搜尋此網誌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行為治療 (Behavioral Therapy)

老夫讀書少,且不求甚解,很多時遇到問題都會束手無策,千絲萬縷,千頭萬緒,真不知如何入手從何入手。

教導囡囡便是一例。囡囡給人的印像是個精靈聰慧而且聽話的小女孩。實際上她並不算太聰明,有的只是些小聰明吧。學習上,愚蠢不是大問題,她最大的問題是精神不能集中而且很多時不大認真。

一般四五歲大的小孩學習時,應該會有十多二十分鐘的集中力吧,可囡囡則更快便會心散,容易被外物影响。囡囡的學習態度也是很惱人的,看字可以看一半,加數可當作減數,有時更是如失了神似的呆頭呆腦,馬虎不認真是她的死穴。無可奈何下,偶爾喝罵體罰她是少不免的,可是這樣的懲罰對改善她的行為好像無大效果。

記起當年讀行為科學時,有幾種改變行為的方法,教小孩應該可以參考。

改變行為的幾種方法不外是強化 (Reinforcement), 懲罰 (Punishment) 和厭惡療法 (Aversive Therapy) 幾大類。

一般的行為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都認為強化 (Reinforcement) 是教導小孩的正方法。孩子認真聽話肯做肯學,事後給予奬賞肯定的,是正增強法 (Positive Reinforcement)。很多的老師,不論補習社的,教琴授舞的,課後都會給孩子一張貼紙,一粒糖,正是活用正增強法;功課做得好,印一隻兔一個Excellent,也是正增加法的運用。

除正增強法外,負增強法 (Negative Reinforcement) 也是可行的。簡單地說,負增強法是當行為發生後,把一些不好的東西拿走,從而增加該行為再出現的機會。
例如在囡囡可以從失神心散轉回專心認真的當下,父母便停止責罵,無形是鼓勵她行為的改善,這便是負增強法。

負增強法很容易跟懲罰混淆。其實,二者最大的分別在於負增強法的目的是增加好的行為而懲罰的目的是減少壞的行為。負增強的方法是當行為發生後,把一些不好的東西拿走,從而增加該行為再出現的機會。

再舉一例,父母見子女把房間弄得很亂便責罵,這是懲罰攪亂的行為;當子女把房間執拾好,父母便停止責罵,這便是用負增強法鼓勵和改善子女執拾的行為,因為這是在執拾行為出現後便把不好的東西 (責罵) 拿走。

在執拾房間的例子中,如果父母是想用負增強法令到子女執拾房間,他們的注意或重點會是執拾這良好行為,當他們在責罵中,見到子女做出這行為,很自然便會滿意地停止責罵。

相反,如果父母的心態是要懲罰子女,他們的注意或著眼點會是[把房間弄得很亂]這行為,當他們在責罵中,即使見到子女立即執拾房間,仍很容易念念不忘[把房間弄得很亂]這不良行為,怒氣難消之下,便會繼續罵下去。這樣的話,子女便會覺得已做了父母的要求但仍然要捱罵,反而適得其反,可能會產生對抗的心態甚至行為。從這例子可見,針對增強好的行為比針對懲罰不好的行為更為恰當。

懲罰也有積極懲罰 (Positive Punishment) 與消極懲罰 (Negative Punishment) 之別。這倒很易理解,加諸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便是積極懲罰,比如打罵,罰抄,罰企都算是積極懲罰。反之,除去令人愉快的刺激便是消極懲罰,比如不給飯吃,把玩具拋掉,不可以看電視等等都是消極懲罰。據說,要導人向善,運用消極懲罰的效果最差勁。

懲罰的最大顧慮是懲罰可能會帶來的副作用。這些不良的副作用包括引起受罰者的恐慌、刺激受罰者產生抗拒的心態或行為、受罰者產生自悲感、體罰時的錯手傷人、更嚴重的是受罰者可能會產生懲罰以至暴力是解決問題唯一方法的心態。

最後一種厭惡療法 (Aversive Therapy) 相信只有變態者才會使用。每想到這療法老夫便會記起一套陳舊的電影[發條橙]。電影內容就是用厭惡療法去整治一個色情狂。把色情狂綁在電椅上並接上感應器,然後強迫他看四級片,每當測出他有性衝動性反應時便放生電整治他。如此這般,日以繼夜,任何頑固之人都會被整治得貼貼服服,真的是連想也不敢想,還可以如何色情起來。

最後想來,教囡囡還是多些運用正增強法及負增強法,小心適當輔以積極懲罰。希望對她的學習有裨益。至於消極懲罰,可以不用便不應該用。養兒一百歲,操心九十九,此語不虛。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