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特定機制來處理入侵的藥物,這套機制簡單地說就是藥物動力學。藥物動力學主要是了解藥品在生物體內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與排泄(Excretion)各個過程的表現與特性。
吸收(Absorption)
吸收是指藥物從各種不同的投藥位點進入血液內。藥物從投藥位點進入血液的快慢及多寡有賴多種因素。
投藥方式直接影響到藥物吸收的速率 (Rate) 和效率 (Extent)。靜脈注射 (Intravenous
Injection) 把藥物直接送入血液,其吸收的速率和效率當然比腸道投藥的高。
一般口服藥物的吸收決定於 (1) 腸胃的蠕動 (2) 血流的供應 (3) 藥劑的大小和型式,以及 (4) 藥物的物化性質 (Properties)。此外食物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例如高脂肪食物有助脂溶性 (Fat Soluble) 藥物的吸收;單寧酸會減少鐵劑的吸收;牛奶或食物中的鈣質可減少某些抗生素的吸收,而胃酸會破壞某些藥物(如胰島素)。
所有口服藥物都會經腸胃道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吸收進入肝門靜脈系統 (Hepatic Portal System) 輸送到肝臟,經生物轉化 (Biotransformation/Metabolism) 後進再作全身循環
(General Systemic Circulation)。多數藥物進入肝臟後全部或部份成份會被代謝成不具活性(Inactivated) ,使藥物的可利用率 (Bioavailability) 大大減少。藥物由門靜脈系統進入肝臟,被代謝成不具藥效代謝物的過程,稱為首渡效應(First-pass Effect)。
舌下投藥 (Sublingual
Administration) 由口腔粘膜吸收後進入血流。此投藥方式的重要性是藥物不必經過肝臟而直接進入全身循環。
非腸道投藥(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可以避開首渡效應,藥物的可利用率 (Bioavailability)可高逹100%。靜脈注射直接把藥物輸送到血液裡,吸收速率和可利用率當然很高。肌肉注射的藥物吸收速率比靜脈注射是差一點,但比起腸道投藥又較快。吸入投藥(Inhalational Administration)常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的藥物和全身麻醉劑。局部投藥(Topical Application)多製成軟膏,藥霜,藥液,栓塞,可從皮膚、眼睛、鼻子、喉嚨,陰道的粘膜吸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