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高血壓新定義

新鮮熱辣的新聞報導美國心臟病協會更新高血壓定義,由以往的140 (收縮壓)/90 (舒張壓) mmHg 收緊至   130/80 mmHg 即為高血壓。

幾十年來的標準一下子被打破,老夫看後即時想到的是醫生發達了,老夫敢說,香港很快會跟從這指引,可以斷定,更多人會因高血壓而惶惶不可終日,只好送錢給醫生買個心安。

據報導血壓  130/80 mmHg不表示要即時食藥,只是讓患者知道已亮黃燈,必須降低血壓。

不吃藥但可以降低血壓,老夫懷有多少人知道竅門,有多少人能得其法。對血壓的定義老夫無緣置喙只好野人獻曝談談不藥而降血壓的法門,表列如下:

    經常運動無須劇烈運動每天步行30分鐘已可把血壓降低,當然,更多的運動更好
    不吸煙戒煙
    少飲酒
    食用少鈉,多鉀,多鈣多鎂的食物
    少咖啡因
    少糖/精制碳水化合物
    多食草莓,黑朱古力(巧克力)
    減肥
    學習舒緩壓力的方法/深呼吸/冥想/打坐

都不是天方夜談的方法,難的是決心與恆心吧。

漫談血壓高 Hypertension





3C 型糖尿病

糖尿病有一型,二型兩大類,已是眾所周知,事實上糖尿病還有妊娠型等其它的分類。 

關於糖尿病,近日有一很熱門的話題,就是3c型糖尿病。老夫見識少,也是在這個月見到報導後才對3c型糖尿病有所認知。

3c型糖尿病又叫外分泌胰腺糖尿病(Diabetes of the Exocrine Pancreas),是由於胰臟受到損傷後[例如胰腺炎,胰腺腫瘤或胰臟手術等]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受到影响所致。 

研究指出,因3c型糖尿病發病期多是在成年後,臨床上常被誤診為二型糖尿病,以致大部份病患得不到正確的治療。3c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是給予胰島素而非像二型糖尿病般的口服糖尿藥,此外還需要保充消化酶(digestive enzymes)。

正確的斷症關乎正確的治療,美國糖尿病學會的糖尿病治療指引2017年修訂版,也把外分泌胰腺糖尿病(3c型糖尿病)包括在外分泌胰腺病(diseases of the exocrine pancreas)的類別之下。

 不說了,茲把糖尿病治療指引2017年修訂版奉上,有興趣的自己慢用。

胡言亂語話糖尿 Diabetes Mellitus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抗生素療程

老夫入行以來所接受的教育和對抗生素的認知,如需要服用抗生素,都必須完成整個療程,以減少細菌產生抗葯性的機會。

這不單是老夫的認知,無論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CDC),澳洲,加拿大等地方都有相關的指引,英國更把有關知識納入中學的課程。

但本年七月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中的一篇研究文章,對抗生素療程的說法引來天翻地覆的辯證。英國專家認為規定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的觀念,才是細菌產生抗葯性,惡菌橫行的罪魁禍首。有關研究指出,無證據顯示提早停服抗生素跟細菌變種有直接關係;相反研究指出,細菌面對抗生素越久,產生抗葯性越強。專家更呼籲停止傳遞[完成療程]的訊息,指出 [病人只要覺得好了,還是停止繼續服用抗生素為妙。]

關於病菌產生抗葯性的原因,當中提到目標選擇(Targeted Selection) 和附帶選擇(Collateral Selection)的理論。少數細菌如肺癆菌,淋病菌等的抗葯性產生是目標選擇外,大多數的惡菌形成都是基於附帶選擇。為減少[附帶選擇]的抗葯性產生,還是用葯時間越短越好。

詳情不說了,有心人自己看附件好了。

老夫認為這才是科學,科學就是可以隨時被推倒的,可是幾十年根深柢固的理論霎時被顛覆了,又情何以堪呢?而何時可停服抗生素,是基於病的人的主觀感覺和決定,病人至上,真是大快人心。

[抗生素抗葯性對美國的威脅, 2013](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https://bwcwj03.blogspot.hk/2013/09/2013antibiotic-resistance-threats-in.html



進退唯艱 抗生素 https://bwcwj03.blogspot.hk/2010/12/antibiotics.html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學而不及,猶恐失之

又要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登記護士轉註冊護士課程做一年一度的臨床全人護理評估(Total Patient Care Assessment),老夫第一個評估就在風風兩雨中的聯合醫院進行。

結果,應歷時五小時的評估,不足一小時便被腰斬了。

一開始學生在交代病人情況時便露出馬腳,要點交代得馬虎不利落,更甚的是對醫學上好幾個簡稱如ERCPPTBDMRSAESBL都不認識。

問題在(一),明知要交更要被評估,竟然不主動去查找答案(二)不知這些簡寫所謂何物,又怎會對病案了解(三)不了解病案,又怎去制訂全人護理計劃,怎去護理病人單是這病案交代,便足以令評估不及合格,但老夫宅心仁厚,還想給學生一個機會。

每位學生在評估前都有專責老師作臨床指導,這老師有否失職?

評估繼續,只見學生在接觸一個需要作[接觸傳播防護措施](Contact Precaution) 的病人後,沒洗手便又去護理另一病人,這下子老夫當機立斷,即時腰斬評核試,召見學生解釋及與予不合格。

可能是做慣登記護士不用腦,習慣流水作業式的工作;也不思進取,無求知的精神。醫護這行業日新月異,不願學習新知識,苟日新,日日新的話,一定會落後,只會害人累己。

E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內視鏡逆行膽胰管攝影
PTB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經皮經肝臟膽汁引
MRSA: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as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ESBL: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超廣效β-內醯胺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伊院開錯腦

老夫在伊院腦科工作七年,從未遇過左右不分,應開右腦但開錯左腦的事故。

女病人右頭顱內動脈血管瘤出血,病況不可以說不嚴重。病人入院,詳細的身體及腦神經檢查是不可或缺的。粗略來分,右腦控制身體的左半部,左腦控制身的右半部。病灶在右面,身體左半部份自然備受影響,無需腦外科的專科醫生,就算是實習醫生,也很容易診斷為右腦顱內出問題(伊院腦外科是不收實習醫生的)。醫生會不看病歷,不看病徵,單看造影嗎?電腦掃描等造影只不過是更精準地顯示出病灶的位置,高永文所謂的[錯誤來自源頭,醫生看病人造影檢查時已看錯左右]不攻自破。

不是強調團隊精神,不是強調交叉核對嗎?怎可能一人決定一切?其他醫生呢?護士呢?他們去了裡?都是專業人士,都是有識之士呀!怎可能左右不分?只要仍有一個人有警覺性提出質詢,意外便不可能發生。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什麼暫停核對程序(Time Out),都是交功課的門面功夫,老夫覺得是整個團隊的責任,人人都得過且過,人人都少做少錯,更多的政策和程序都是徒然。

不過是一個人的大意,便戳破了醫管局的神話。

高永文雖是骨佬(骨科專科),但這只是醫科的ABC,他竟然也不大了了,看來他的醫術也不怎高明。濫竽充數,不懂行政,不擅行醫,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