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還只是說[思退],豈料今天已成為事實。又失業了,老夫今天向院舍辭職,因仍在試用期,一星期後生效。下星期上班該無所事事,面壁五天。
以老夫性格,退了休就不該再工作;無須大義凜然說理想,但接受聘任之餘,也該做得開開心心,有違自己意願,不合自己原則的工作,不做也罷。
導火線是肺癆病,即肺結核。事緣前天傍晚老夫已放工,院舍接到容鳯書診所的電話,說一院友的痰液塗片顯微鏡看不到有抗酸性菌(sputum smear x AFB),可是痰液培養卻顯示出肺結核菌 (sputum culture x AFB)。老夫管理傳染病隔離病房近十年,一聽報告便知龍與鳯,立刻電話指示把這院友隔離。
根據衛生署的指引,所有患上空氣傳播疾病的院友,都要送院治療,直至化驗檢查為陰性時才可回院舍生活。老夫於是指示護士安排院友到急症室。此時剛好有聯合醫院的到訪醫生(visiting
MO)在,便請求她寫轉介信,怎料她知道痰液塗片是陰性,便說這並不是開放性肺結核(open TB),無須送院。
此路不通,護士便電話聯絡院長請求指示 (院長也是醫生),豈料換來的是同一決定,痰液塗片是陰性,並不是開放性肺結核,無須送院。
老夫知道此決定後,頓感無能為力。以老夫的認知,基於很多原因,痰液塗片找抗酸性菌的成功率不高,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是看不到抗酸性菌。為增加準確度,通常做法是要連續做三個樣本,每個樣本的採集最少要相隔八小時;而痰液培養的結果是更有診斷性的。換句話說,就算塗片是陰性,如果痰液培養是陽性,也可以診斷為患上活動性肺結核 (active TB)。奇怪的是無論世衛或美國的疾控中心(CDC)都不用 (open TB) 而只分類為潛伏性肺結核 (latent TB) 和活動性肺結核 (active TB)。
更可笑的是院舍比較像樣的,有抽氣通風較好的所謂[隔離室]己安排住上女院友,嫌煩下也不作相應調配,而把這[不是開放性肺結核]的院友安排到四面是牆,無抽氣不通風連窗也無一個的[隔離室]過夜。
一宿無話,昨午開會時,院長仍堅持此院友並非患上開放性肺結核,無須送院留醫,老夫不得不反駁他,並付上醫學文件作證,院長只看不語。
下午,安排院友到診所覆診,診所二話不說,送他入院留醫。事有湊巧,入住的竟是老夫以前管理的隔離病房。今午,老夫打電話到病房探聽,證實了院友是患上活動性肺結核,而在伊院做的痰液塗片檢查也呈陽性。於是老夫把這消息轉告院長,順道遞上辭職信。老夫以一護敵二醫,雖又贏一役,可又掉了崗位。
在這上班不過月餘,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不符合自己標準的做法,加上院長的顢頇,老人院係咁既,無謂再摶了。不知為什麼,這個多月老夫身心俱疲,又不是什麼體力勞動的工作,卻沒一天不累,大概就是受這些無形的壓力所影響。
不做了,一可明哲保身,二可保命,算得上是上上的抉擇。
近日幾件宗事件,大概只是冰山一角吧,可已足以反映出護養院的水平,更可以看出部份醫生的質素,盡信醫不如無醫,信乎?